7月10日,来自无锡前史文献馆、无锡市前史学会、无锡市东林文明研究会和荡口古镇管委会的30多位文史研究者齐聚荡口古镇,为新近开幕的荡口印刷文明“会通馆”出谋划策。作为我国铜版活字印刷业发祥地之一的荡口,印刷文明已成为古镇游的点睛之笔。
早上9点,荡口古镇“会通馆”已接待了两拨游客。据介绍,“会通馆”自4月份古镇开街后,简直每天一大早就会有人来观赏,周末和节假日游客更多。无锡市民刘老伯趴在展柜上看得很仔细,他和记者说,他是和老年大学的同学一同乘708路公交来的。前次来,“会通馆”还没开馆,这次专门过来看看古人是怎样印书的。江大纺织工程专业的小李和小王结伴而来,边摄影边记载,计划着要写一篇关于无锡华氏铜版印刷的暑期论文。
“还有不少游客是做了功课,冲着印刷之乡来的。”一位文史研究者介绍,提起荡口古镇,很多人首要会想到义庄文明,其实,印刷文明同样是荡口成为前史背景和文明名镇的要害要素。明代弘治年间,荡口人华燧(14391513年),创始铜活字印刷,他觉得本身对活字铜版“会而通矣”,故将其印书馆题名为“会通馆”。尔后,华燧之侄华坚的“兰雪堂”,无锡胶山安国的“桂坡馆”,也用铜版活字技能印刷书本。无锡华氏、安氏选用活字铜版印书是现存最早且具代表性的金属活字印本。这些印本现在都可以在“会通馆”里看到。
无锡市前史学会会长、文史专家汤可可表明,荡口印刷文明自明代名扬天下后,虽有盛衰崎岖,但一向传承不息,至今已连续了500多年,现在荡口的五颜六色印刷又发明了新光辉。跟着华燧的读书室及印书工场所在地“会通馆”知名度的提高,本地文史专家们也将对其打开深入研究,荡口的印刷文明必将得到更好地传承。记者在现场看到,“会通馆”内有“印刷来源”、“活字印刷”、“现代印刷”、“荡口现代印刷”、“彩印精品”五个部分,一起还展现了华燧的生平事迹。无锡华氏、安氏选用活字铜版印刷的典籍,以及汉字激光照排体系创始人、无锡人王选的手书遗言等宝贵材料。
文史专家夏刚草介绍,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会通馆”旧址就在现在的“会通馆”东侧。为让游客在会通馆内既能了解到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史,又能看到荡口印刷文明的精华,本地一批文史研究者曾专门前往北京的我国印刷博物馆取经,将其展现的精华内容仿制到了“会通馆”。作为我国印刷史上的三个重要人物,毕昇、华燧和王选,在“会通馆”内都有翔实的表现,尤其是无锡人华燧和王选的展现部分,更是该馆展现的重中之重。据悉,“会通馆”有望入列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