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常见问题

资讯中心资讯中心

版画溯源之旅_展览 2024-07-15 08:38:53作者: 常见问题

  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手稿·版画之源》展览于8月在重庆市文联美术馆和重庆市碧津美术馆圆满闭幕。

  本次展览展出当代版画界118位著名艺术家,共计184件作品。 据策展人郝恩介绍,在艺术形式多方融合、面貌多变的现状下,本次展览旨在让更多喜爱版画的群众了解版画的历史,树立欣赏当代版画作品的正确审美观。同时,通过版画溯源的方式,给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9月12日,将在重庆江北区鸿恩寺亚朵酒店举办版画交流活动,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前往参加。

  以下附针对本次展览及版画收藏前景问题对艺术家们的采访:宋源文这个展览能够说是近四十年中国版画的缩影。由于它是以青年版画家的作品为主,明显不同于转型初期那种左顾右盼的困惑之感,它走向了自主而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道路,步入版画艺术的正常发展状态。关于版画发展的进程,我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是精神性,必须是健康、有益。现在人们都说是对当下的心灵感悟,然而体现在作品中的“感悟”往往却南辕北辙。现实是复杂的,感悟也是多样的。如何认识当下,作出反映当代的好作品?版画家尚需在情感资源和思想境界方面做好功课。第二是文化性。艺术创作是个性化劳动,呈现的结果一定是多样性的。还有观念、方法、取向等等,识别的标准是看文化含量。这个时代的艺术,一定要能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性和文化性。它的标准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更要经受历史的检验。关于版画收藏的前景众所周知,版画的市场不景气,不过比起20年前也有好转。由于版画底价偏低,各个美术馆都有收藏。版画收藏家协会的成立,是对版画界的鼓励。不过它的成员都是版画爱好者,不是收藏大家,在个人收藏方面尚属为数有限的知识层。我对版画市场的运作和前景知之甚少。在过去的四十年,由于版画不易进入市场而显得更为纯粹。但我相信,只要版画做好自己,一定会在世人面前赢来独有的尊严。

  这样一个以溯源寻根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现代版画自新兴木刻后又一新兴重地——重庆举办,本身就与初心不忘,使命谨记的文化发展观相契合,展览的立场和方向是坚定与鲜明的,在作品的特邀征集中,也体现了新兴木刻运动所提倡的创造性和大众观,用新颖的专业语言,表现社会与大众的时代特点,因此很客易给观者留下生动的镜像,每个普通观众都能在不同的画面看到自己的存在,并通过存在的认知,升华为价值的认同,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展览必然的条件,与大众,与社会同呼息,共命运。中国的版画发展之路崎岖坎坷,也正因如此,它的风骨和气度才更坚韧高标,因为现实的朝来寒雨晚来风,版画不但没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自叹,反而“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出现了大量好的作品。在这个展览中所集中展示的正是这样的作品,发展固然不易,自省与自强更难,唯其如此,才可能更深刻的体现国家文化自信的意义。版画收藏是社会向文明发展的标志和方向,具体到收,则体现了他或她的文化与精神的诉求,哪怕社会再富足,版画的收藏也不会像其它绘画一样,人皆可操持分享,版画的收藏更讲究学养,更挑人,更不容易,真正的版画家不多,真正的欣赏版画,收藏版画之人也不必太多,总有许多大众以共性谋生,也一定有些小众以个性存世,小众却常常出大人,所谓文化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朱熹语)。

  “手稿”二字在创作方面,工作方法上它所指的面是相当宽泛的。[美]珍妮弗·纽著的《手绘的创意日志》一书中,收组了摄影师、建筑师、环球旅行者、火山学家、歌曲作者、画家、设计师、园丁、博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等众多的各行各业研究和创新的大量洋溢作灵感的绘画、速写、水彩设计、图表、拼贴、肖像和照片的作品。这就说明手绘、手稿作品它不仅是版画家进行创作版画作品前的需要做的工作,我们做创作研究的人都需要它。为啥说它是版画之源,首先在于它们在不同层面产生:手稿、手绘——版画作品和创作的过程——完成作品。甚至在手稿之中还可分为草稿、草图,手绘正稿等细致的划分。在版画创作中目前大量使用图像、影像、图片的情况下,利用电脑软件合成图像等,我们画家该重视对手稿的创作的提倡在手稿的过程中提高版画家手绘和动人能力。此展览初显了手稿和版画作品成形的简单过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也反映出版画家们在创作中从生活出发(不管写实、意象性、抽象性等作品)的观点。手稿的创作过程会加强观者理解版画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源头。版画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经过改革开放的十年,版画画种多元发展。铜版、石版、丝网版、电脑版画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尤其是在专业的艺术院校、条件好的省市、“版画工作室”、“版画工坊”、硬件设备机器、纸张、油墨、一流的版画技师配备、版画装框装裱的材料、技术都有很好的发展。所以说回顾此阶段,版画艺术的发展史是可喜的。但版画的受众度目前是制约版画发展的核心问题,大众对版画的复数性不能理解。一版版画作品可印制上百版、五十版、二十版,而不是像其他画种,只有一版。所以说现在做版画都注意这样的一个问题。说到收藏问题,普通大众是否有闲钱,能够花钱购买自己最喜欢的艺术品,有条件购买艺术品的更多的心态是像买股票的情况一样,考虑的是升值的可能性和空间(喜不喜欢是其次的)。所以要谈版画艺术未来的收藏前景这一问题,情况是很复杂的。版画收藏今后可能更寄望与大众的喜爱方面,因为文的复数性,(价格不高),大众居住的空间(尺幅不大)更容易展示高伏式。另外今后的大众更多是80、90、00后群体,这样的群体、知识层面和对艺术的了解要好很多,情况会有所改变的。

  以“手稿.版画之源”为主题举办一场学术价值极高的当代版画展,是策展人在深思熟虑后针对当下版画创作乃至美术创作中以数字图像替代手工绘制,艺术语言丧失,精神品质苍白的普遍现象所进行的警示与梳理,是追根溯源,也是拨乱反正。 手稿是艺术创作灵感瞬间的记录,更是深入创作规划的基本依据,在我看来信手所笔的手稿是创作草图的前奏,反复在手稿上下一番功夫,事半功倍,为创作意图的最终实现必不可少。因此,我的创作常常是画了许多“豆腐块”的手稿后,经反复推敲比较而成。就这次“手稿 .版画之源”展而言,所展示的幅幅手稿,件件作品不单单是供人们欣赏和评价,更重要的是策展人用独特的思考、敏锐的眼界、极大的勇气向当下的版画人提出了思考与警示,为此版画人应当认真思考与大力点赞并在艺术创作上回到本源之路。另一方面我想也是通过这一个展览向广大观者就如何了解版画,看到版画艺术创作之状态,为达到观之赏心悦目,藏之价值无限的目的提供了很好的机緣。我想版画艺术的真正繁荣和艺术价值的公平论价,在当下大众还没有完全弄清版画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版画人自身绝对不能没了底气,更不可自乱阵脚,甚至指鹿为马,让版画陷入更加不知是怎么回事新的窘境之中。在我看来版画的希望所在就是版画人执着追求,以作品说话,好东西自有所爱,潜心从艺,追求品质,版画艺术何不繁花似锦?版画艺术又何不入千家万户?

  “手稿,版画之源”展览,是一个在新时期,新阶段,新背景下举办的全国性的版画精品展览。强调了版画的原创性与匠心精神,为版画创作在未来发展的路径上,启开了版画创作在对艺术探索上的一扇大门。其亮点在于:一、版画展览的策展人并非是邀请著名的批评家参与,而是由年轻版画作者自愿为展览组织的公众活动,是版画家自觉意识的责任担当与使然。二、作为一个单项版画邀请展览,在重庆受到如此的热捧,还是第一次,得到重庆各界政府机构和专业团体的支持也是第一次,全国老中青精锐版画家的全程参与精品力作亮相于山城重庆也是第一次。三、源于手稿,参展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迹作品参展,证明了很多版画作者能够遵循创作规律,感悟社会,体察民情,关注生活,珍爱生命,用他们的真情实感面对版画艺术。 中国版画发展到今天,同样与其他画种一样经历了历史的选择与规避,中国传统的版画与西方版画的强烈碰撞中不断排异与交融,而形成了今天多元的面貌,是版画发展到当下的必然。然而,一些版画创作者为了标新立异与立竿见影,或复制粘贴西方样式是一种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创作方式。在当代艺术一片抄袭的嘘嘘声浪中,版画届也应引起注意与警觉,不能重蹈覆辙。所以,我反对没有生活基础和真情实感的作品,不能只重图像翻版和技术崇拜,而应回归初心。版画的本体精神,版画的内涵价值,版画的艺术本质等,这是我们不断需要去探索的。对于版画的收藏前景,并作以下描述:版画的复数性决定了其价格的弱势基因,版画的严谨性与单纯性决定了大众审美的丰富判断,版画较之其他画种在当今国人接受程度的普及性有待提升。因此,版画收藏是一条寂寞之路和漫长奋争的过程。